腸造口是代替自然肛門
進行排便功能的
人工排便通道的總稱
因其外形、顏色
類似一朵嬌艷的玫瑰
也被比作“生命的玫瑰”
居家護理腸造口寶寶
需要細心、耐心
但有時候
家長們
也會變得敏感焦慮
每一次更換造口袋
都膽戰(zhàn)心驚
生怕傷害到寶寶
一家人
常常被弄的手忙腳亂
下面,就讓專業(yè)的國際造口治療師(ET)為大家詳細講解兒童腸造口的更換流程及注意事項。
???
腸造口俗稱“人工肛門”,是由于疾病治療的需要,將腸管的一端或兩端引出到體表以形成一個開口,用于排泄糞便、減輕腸梗阻、保護遠端腸管、促進腸疾病愈合。
小兒腸造口與成人腸造口最大區(qū)別是臨時性,在腸造口術(shù)后3~6個月,待臨床癥狀消除或緩解后即實施造口回納手術(shù),恢復正常的腸道功能。
造口患兒年齡小,自我護理能力不足,照顧者需要在造口術(shù)后居家照顧患兒直至接受二期手術(shù)。若護理不當,患兒可能因多種造口并發(fā)癥而增加痛苦,不僅影響二期手術(shù)的效果,還會影響患兒生長發(fā)育等。
造口物品準備:
造口袋、粘膠剝離劑、造口粉、皮膚保護膜、防漏膏或防漏貼環(huán)、造口尺、濕巾、棉簽、彎剪、溫水、棉球。
(一)更換造口袋操作前準備
1.調(diào)節(jié)室溫24-26℃,關閉門窗,預防感冒;
2.防止交叉感染,更換造口袋前請在流動水下清洗雙手;
3.寶寶平臥位,暴露造口;
4.造口側(cè)鋪墊單,另一人協(xié)助按壓寶寶雙手及膝蓋;
5. 安撫寶寶,保持安靜。
(二)更換造口袋具體步驟
1.揭除
首先將粘膠剝離劑噴至造口底盤與皮膚交接處,從上而下剝離造口底盤。
2.檢查
取下造口袋后檢查底盤情況,檢查造口周圍皮膚顏色與對側(cè)皮膚顏色是否一致,觀察大便顏色是否正常,大便有無血絲、粘液及大便量的多少。
3.清洗
用濕紙巾或棉球從外到內(nèi)清洗造口周圍皮膚及造口,用紙巾輕輕擦干造口周圍皮膚。取一清潔棉球放在造口上,避免大便或者便液流出,污染造口周圍皮膚。
4.測量
使用造口尺測量造口大小,并用油性筆在底盤上做標識。
5.裁剪(這一步非常重要,防止底盤滲漏的關鍵)
用彎剪在造口底盤上剪出與實際測量直徑大1-2mm的底盤直徑孔,然后用手指捋平開口的內(nèi)緣,防止劃傷造口粘膜。
6.撒粉
造口周圍皮膚噴灑造口粉,用棉簽或手指均勻涂抹適當停留后,清除多余的粉末。
7.涂膜
使用皮膚保護膜均勻涂抹在造口周圍皮膚,3-5秒后可形成一層無色透明狀保護層。
8.貼環(huán)
沿著造口周圍貼上防漏環(huán),防止底盤的滲漏。
9.粘袋
將造口袋背面的貼紙撕下,對準造口自下而上粘貼。粘貼好后用手掌捂住底盤幾分鐘,這樣底盤粘貼會更穩(wěn)。
1.日常生活中,避免小兒著涼,避免碰撞造口,避免劇烈哭鬧引起腸管脫垂。
2.居家可以沐浴。在更換造口袋前,佩戴造口袋直接沐浴,洗完澡后更換新的造口袋;亦可先去除造口袋,洗完澡后再進行造口護理,粘貼新的造口袋。
洗澡時,清水可直接接觸腸造口,但寶媽寶爸們需注意水溫不可過燙,噴頭不可直接對著造口。
3.兒童可以正常活動,但需避免劇烈運動。
傷口造口門診診療范圍
一、傷口護理
各類急慢性傷口(如壓力性損傷、燒燙傷、糖尿病足、下肢動靜脈潰瘍、放射性皮炎、癌性傷口);術(shù)后難愈合傷口(術(shù)后感染傷口、竇道、瘺管等);手術(shù)后傷口換藥、拆線等;各類藥物外滲的處理;長期留置引流管引起的皮膚問題處理。
二、造口護理
腸造口、泌尿造口護理;造口袋更換;造口并發(fā)癥的預防及處理;造口用品的選擇及指導;造口的日常護理及指導。
三、失禁護理
為大小便失禁患者提供咨詢;處理大小便失禁引起的各類皮膚問題及護理指導。
四、全院護理會診
參與全院疑難傷口、造口的護理會診;開展預防壓力性損傷和相關知識的健康宣教。